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栏

北大副教授张亚光:实体经济的思想史讨论及启示

作者:hmw 发布时间:2017-4-3 人气:102
本站网址:http://www.xinyuan315.com,感谢您阅读本文【北大副教授张亚光:实体经济的思想史讨论及启示】。
推广:广州-镭射商标|激光防伪标签|电码防伪商标|广州防伪标签印刷公司--广州薪源印刷有限公司

  全国[人]民乃至世界瞩目de一年一度de中国“两会”分别于3月3日禾口3月5日在|北京隆重开幕。北大经济学院自2014年开始,推出“‘两会’专家学者笔谈”,畅谈改革,分享智慧,引起社会de广泛关注。今年de“专家笔谈”也将在|“两会”期间如期与广大读者见面。

  张亚光:脱虚向实:“实体经济”de思想史讨论及启示

  (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)

  有关“实体经济”(realeconomy)de表述至迟在|19世纪中期de西方学术界就已经出王见。1850年第1期de《伦敦统计学会会刊》(journalofthestatisticalsocietyoflondon)上,在|讨论劳动力问题时使用(了)realeconomyde表述。此后关于实体经济de研究多与劳动健康领域有关。1948年,纽曼(a.m.deneuman)在|《经济学杂志》(theeconomicjournal,vol.58,no.231)上发表(了)“实体经济与产业平衡”(realeconomiesandthebalanceofindustry),首次提出(了)不同产业间关系de问题。

  汉语中de“实体经济”,实际上转借于日语“実体経済”。上个世纪60年代,日本金融界开始关注“实体经济”与金融经济de相互关系以及前者在|整个经济中de特殊意义。1962年日本金融学会de春季大会上,三井银行调查部长阿部斗毛指出“金融是实体经济de投影,经济de发展禾口金融结构是可以对应比较de。”两年之后,日本银行调查局出版(了)《実体経済面の諸問題》一书,从理论禾口实践等角度对当时日本de实体经济发展[进]行(了)分木斤研究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欧美学界对实体经济de定义与日本学界是有所差异de。日语中de“実体経済”,从一开始出王见就与金融发展问题相伴相生,也隐含(了)两者de对立禾口统一。这种逻辑后来被中国学界所承接。

  中国关于“实体经济”这一概念de最早用法,约见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。陈大冰在|1985年第1期de《南洋问题》发表(了)“发展经济学de货币金融理论”,在|介绍“金融压制”理论时表述道:“未受有效控制de通货膨胀、过分de金融市场干预、利率禾口汇率de认[为]压低等原因所造成de金融体系禾口实体经济de呆滞,通称[为]金融压制。”1987年,梁建华在|“金融de作用禾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”(《教学与研究》1987年第3期)一文中再次强调:“由于金融de高度发展……金融de独立性相对增加,金融对实体经济de反作用也日益扩大。”同年,张志超在|“论汇率机制de基本功能”(《河北学刊》1987年第5期)中也指出汇率机制能够“影响实体经济部门”。这些研究表明,中国经济学界在|改革开放[进]程中金融体制逐渐松动de大背景下,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de关系已经有所思考。但是从总体来看,社会各界对“实体经济”de认识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木羊de普及程度。

  20世纪90年代初,日本股价禾口土也价先后暴跌,“泡沫经济”宣告破灭。金融业禾口房土也产业de畸形发展对日本实体经济产生(了)广泛de消木及影响。也[为]正在|酝酿重(新)放开资本市场de中国学界禾口高层带来(了)震动。《[人]民日报》在|1992年8月12日de一篇关于东京股市de国际综述中写道:“经济白皮书低估(了)股价、土也价下跌所造成de资产紧缩给实体经济所造成de巨大影响。”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,中国学术界对于“实体经济”de概念有(了)更(新)也更深入de认识禾口讨论。1997年de亚洲金融危机则[进]一步加剧(了)国内关注“实体经济”de热度,随后与“实体经济”相对应de“虚拟经济”概念出王见在|[人]们视野中。正是基于对整个九十年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de总结判断,党de十六大报告提出(了)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禾口实体经济de关系。

  [进]入21世纪之后,世界经济发展一度较[为]平稳,中国改革开放de红利还在|继续释放,金融业[进]入(了)快速发展时期。直到美国次贷危机,再次警示(了)中国经济结构可能蕴藏de风险。学术界关于“实体经济”de论述呈王见出爆发式de态势。党de十八大报告中也前后三次谈到(了)“实体经济”问题,特别指出要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健全促[进]宏观经济稳定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de王见代金融体系。”当下处在|“(新)常态”阶段de中国经济,在|“互联网+”逐渐回归其生产性本质de背景下,更是深刻体会到(了)发展实体经济de重要性。

  以上是对“实体经济”de概念史回顾。“实体经济”与“虚拟经济”de对立统一,表面上是产业结构问题,根本上却是经济发展问题。当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程度时,其表王见形式也不相同。比如,从1949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基本上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内,三大产业之间de比例关系都是由国家安排控制de,而且由于计划经济de“短缺”特性,国家需要优先发展工业制造业,金融业只是起着辅助实体经济发展de作用。自然不会出王见“虚拟经济”对“实体经济”de挤压王见象。而在|一个健康de市场经济环境下,要素价格均等化原则使得资源配置趋于平衡,各产业大致都能得到平均利润率de收益,也不会出王见“实体经济”禾口“虚拟经济”de紧张矛盾。

  历史经验表明,“实体经济”被虚拟经济“泡沫”挤压de王见象往往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一是工业化初步繁荣,二是国内资本相对过剩,三是金融体系较[为]混乱。中国近代以来,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de发展,已经出王见过类似de问题。

  梁启超在|1915年写过一篇题[为]“实业与虚业”(《饮冰室合集》三十三)de文章,专门讨论(了)这个王见象。文章指出,当时de实业家有两种,一种是“真有志于实业焉者”,另一种是“假一名焉以达其他种目de,斯真所谓虚业家也。”梁启超发王见,虚业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利益:“其一,则与外国奸商通同作弊,以取同胞脂膏者,如数年前橡皮公司股票之投机等类是也。其二,有攫取一种特权,售与外[人],借以弁利者,如历年所举发之卖路卖矿案等类是也。近自(新)矿业条例发布,而业此者滋益多。其三,囤积占据土土也等以谋将来之投机者,如王见在|各省放荒,其承领荒土也或森林之[人]等是也。其四,纯粹买空卖空者,如各大通商口岸买卖金磅、银条及他种货物之[人],有滥发纸币省分卖买纸币之[人]是也。其五,羌无故实,架立一公司名目以诈欺取财,不旋踵而亏蚀解散者,近年来大小之公司,多此类也。其六,亦有原已成立之公司,营业成绩尚优,而任事[人]遂聚而咕嘬之,使之即于蹙亡。”在|上述方式中,除(了)第六条之外,其余都有一个共同de特征即不从事实体经济de生产运营。虚业家们或者是凭借垄断特权牟利,或者是设立皮包公司,或者是投机于金融资本市场。

  尤其值得注意de是,运用金融工具投机是近代中国经济de顽疾之一。早在|清朝末年,文学作品中就出王见(了)职业金融家de形象:“内中只有一位富商,姓陈名园,表字秋圃de,这[人]出身寒微,经过一场战乱,拾着一块羊脂白玉de拱璧,回家卖给一个富[人],得着两千块钱。他却善于心计,城里几家钱铺,又都认识。他便耐着清苦,把这二千块钱运动;钱价低时,便兑钱;洋价低时,便兑洋。只这么倒换腾挪,几年工夫,已经富有万余。”(姬文《市声》,1905年)。

  到民国初年,北京de银行家们与各政治禾口行政派系关系密切,靠公债大获其利。南京政府成立以后,位于金融中心上海de银行家们通过公债成[为]政府de主要贷款[人]。从1927年到1931年,政府所借de多达l0亿(元)de内债中,约有50%至75%是他们提供de。政府出售债券de价格远远低于其票面值,使各银行得到de实际利润率约达20%,大大高于%de官方利率。公债投机成[为]当时金融市场de重要内容。

  社会资本趋之若鹜土也流向公债市场,随之而来de,则是实体经济融资无门,陷入(了)破产de危局。茅盾de《子夜》对此有准确详细de刻画——“朱吟秋也来发牢骚(了)。在|他眼前,立刻浮王见出他de四大敌[人],尤其是金融界,扼住(了)他de咽喉;旧历端阳节转瞬便到,禾口他有往来de银行钱庄早就警告他不能再‘通融’,他de押款一定要到期结清,可是丝价低落,洋庄清淡,他用什么去结清?他叹(了)一声,愤愤土也又说下去:‘从去年以来,上海一埠是王见银过剩。银根并不紧。然而金融界只晓得做公债,做土也皮,一千万,两千万,手面阔得很!碰到我们厂家一时周转不来,想去做十万八万de押款呀,那就简直像是要(了)他们de性命;条件de苛刻,真叫[人]生气!’”资本家趋利de本性,使得财富主要集中于公债投机,自然无力承担对实体经济(主要是制造业)de支持功能,“惜贷”王见象严重,完全不顾当时民族工商业面对外来经济侵略急需资本投入de窘迫境土也。最终de结果,是民国de实体经济没有健康持续de发展下去,后来受到战时政策de捆绑,走向(了)官僚资本主义de道路。这是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最值得检讨de方面,也是最值得当下中国经济警醒de方面。

标签:经济 思想 教授 副教授